即便贪腐再严重,但有一件事情是必须要做的,就是树立一个清官的形象,以表明我朝对政治清明的向往,对贪污腐化的憎恨。
宋朝是包拯,明朝是海瑞,清朝是施世纶。
这三个人无论是操守还是廉洁那都是毋庸置疑的,被认为是那个时代的楷模。但很奇怪的是,皇帝和主政官员对他们的评价却有一些出人意料。
宋仁宗说包拯:忠鲠之言,固苦口而逆耳,盖有所益也,设或无益,亦无所害又何必拒而责之。”宋仁宗认为包青天是一个“无害”的却不一定是“有益”的官员。包拯的礼部尚书还是死后追授的。
明朝的海瑞比包拯更“清”,更“正”,也更不合群,人缘差到同僚都对他敬而远之。他被斥退后,民间一直呼吁海青天东山再起,后来连官员群体也纷纷要求海瑞复出了。但是掌权的张居正却对海青天不感冒,一再不允。他说:“应多用循吏,少用清流。”海瑞固然清廉,固然公正,但在张居正看来,他不适合操作实际政务。而万历皇帝则直接斥责海瑞迂憨。海瑞虽然官至巡抚,但也就是一个花瓶而已。
而康熙皇帝在评价施世纶时说:“施世纶朕深知之。其操守果廉,但遇事偏执:百姓与生员讼,彼必护庇百姓;生员与缙绅讼,彼必护庇生员。夫处事惟求得中,岂可偏私?如施世纶者,委以钱谷之事,则相宜耳。”也就是康熙认为说施世纶个人操守没问题,但是遇事偏执,老喜欢袒护老百姓偏袒弱者,这这么能行呢?施世纶这样的人最好去管钱谷粮草,不适合做司法工作。但最需要公正的不就司法吗?
根本原因在于康熙要的是施世纶的清官形象,而不是他具体去做事。
[ 此貼被明白人在2023-12-11 10:55重新編輯 ]
赞(113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