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节逆袭才多久,他昨晚又放大招老谋子变了?昨天,一部新作正式立项。这次是古装片。 连续三年三部新作品。2022,《狙击手》。第一次进入春节档。2021,《悬崖之上》。肉叔聊过,它是 " 既属于张艺谋,也属于大众 " 的好看。故事完整,不再是你印象中的老谋子——高对比,大亮色,恢弘而精致的影像风格。 待上映的《坚如磐石》,他的第一部扫黑题材。预告片一出,有人说这是最不张艺谋的电影。但事实你看到了——《狙击手》豆瓣 7.7,春节档口碑第一。变化中的老谋子,依旧宝刀鸣手中。电影肉叔聊过了,但今天的场子交给 Sir。带你认识一位 " 谋味变淡 " 背后的男人。陈宇。(文末有福利,心急的朋友可以滑到最后。) 我是毒 Sir 出场分界线《狙击手》是陈宇和张艺谋 " 三搭 " 之作。第一次,《坚如磐石》(原著、编剧)。第二次,《满江红》。筹备到一半,陈宇接到张艺谋的电话,说把手头的剧本放一下,先做一个抗美援朝的电影。于是就有了第三次的合作,《狙击手》(原著、编剧)。 抛开这层关系,陈宇的名字也足以让业界不淡定——金牌编剧,北大艺术学院教授、博导。《国门英雄》《啤酒花》《冬日细语》《八点三十五分》部部经典,曾获得飞天奖、上海国际电影节、金鸡百花电影节等大奖。自编自导的处女作《蛋炒饭》,多少人从此认识 " 傻子 " 黄渤。 别人什么潮流拍什么,高概念、宫斗、职场……入行三十多年,陈宇死磕讲故事。他说:" 电影的本性,应该是讲故事。我从来不把自己视为编剧,更像是一个建筑师。"什么意思?从最近的《狙击手》说起。陈宇和数字 3 特别有缘。2020 年初,陈宇在机场接到张艺谋的电话,让他先放下手头的项目,写一个抗美援朝的故事。电话里,张艺谋只提了三个要求:第一,这是一部主旋律影片;第二,每一秒钟都要抓住观众注意力,不能有丝毫分散;第三,希望能和同期制作中的《长津湖》区别开,故事要以小见大。 △ 张艺谋和陈宇于是陈宇像建筑师一样,从结果倒推——一部要面向数千万观众的主旋律商业片,肯定不能用非主流的方法讲故事,也不能以边缘人群做主角。陈宇大量查阅资料后发现,朝鲜战争中涌现出了一堆优秀的中国狙击手,包括 " 枪神 " 之称的张桃芳。于是,狙击手方向基本定下来了。故事怎么讲?像当时的冷枪冷炮运动,两边据守一地,互相进行射击、战斗,这种形式似乎少了点戏剧性。他脑子里很快冒出了一个 " 麦格芬 " 意象:两边各是一帮人马,战场中间有一个明面的东西,两边人为了它在斗争。 而且还得把这个 " 东西 " 固定,不能乱跑。为了推进故事,它可以中间产生一些微小变化,从而改变两边的行动线,让故事 " 活 " 起来。没错," 它 " 就是 " 担架兵 " 亮亮。 救人,牺牲更多战友;不救,意味着抛弃战友,甚至是放弃了改变战局的可能性。故事的大幕由此拉开。但最初亮亮的设定,远不止于 " 工具人 " 属性。比如他和两方的互动、美军内部的纠葛。这些在设想中能丰富角色形象的情节,后来都被删减了。故事集中在狭窄的两侧战壕,在十来人的火力对抗上。陈宇将之总结为 " 硬核叙事 "。用学术界的解释,就是故事发生在在封闭的时间和空间内,高信息量、高戏剧性。但陈宇有个经常给学生举的例子:公园有一张长椅,东边来一个人,西边来一个人。两个人走到这儿,互相不认识,之后他们要发生故事,需要不断地用内在驱动故事,不断地升级,一直升级到最终的高潮。于是,我们才看到了不那么有 " 谋味 " 的《狙击手》。张艺谋 " 特色 " 的视觉奇观,减。人物关系不够集中,再减。要做加法的,只有两侧战壕中极致的冲突。为了国家,为了战友,为了家人。 Sir 印象最深那段,五班为了不让亮亮在雪地 " 睡去 ",反复唱着《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》。唱一遍时,亮亮没反应。第二遍,班长刘文武加入,整体声音更大了。砰砰砰三声,山谷仿佛在震动,亮亮终于眨了眼睛。到第三遍,歌声唱到 " 打倒美帝野心狼 "。调跑了,唱歌变成 " 喊 " 歌。镜头扬起,大片雪原,白晃晃的太阳,还有对面战壕里装备齐全的美军。多少人看到这,眼眶湿润。 要知道,张艺谋过去不太会有这种过分的情感流露。" 别说《狙击手》的一唱三叹,以前可能情感还没唱出来,就收住了。"因此某种程度上,张艺谋的变化与陈宇研究十多年的 " 硬核叙事 " 理念不谋而合:去掉吸引眼球的影像形式,回归到人与人的关系、情感带来的戏剧张力。《狙击手》故事很小。普通士兵,交战双方不超 20 人。但哪怕 " 煽情 " 如三遍军歌、三次点名。这些都紧贴剧情走向,让你忍不住相信很多 " 主旋律大片 " 没能讲好的故事——你在,我在,大家都在。 " 几分钟一番,大番、小番是什么,基本上是像建筑师盖楼一样,做一种精准的设置。"如此倒推下,陈宇筹备《狙击手》故事很快,从故事大纲大概花了三个月。但他和张艺谋做加减法的过程,直到一年后开机都没停止过。陈宇甚至摸出了规律:约好晚上七八点见面,那就是半夜收工。但很快,他被 " 打脸 " 了——哪怕约在下午两三点,还是半夜十一二点收工。他们争执的,便是 " 精准 " 二字。小到两边战壕的距离,是 500 米还是 200 米。怎么设置更容易让人相信 " 神枪手 ",而非 " 抗战神剧 " 的刻板印象。大到张艺谋最担心的情节,班长刘文武交换。对于要不要交换、怎么交换,陈宇至少给过四五十种方案。" 有时他挤一点想法,有时我挤一点,最后才有了这个方案。"在陈宇看来,他和张艺谋多次顺利合作,离不开两人的共同点——极度尊重观众,但不会 100% 信任观众。 △ 张艺谋和陈宇在片场怎么说?陈宇举了个例子。街坊去看电影回来,你问她片子好不好?她说不好,为什么不好?" 演得挺假的,不真实 ",她只能说到这了。一个观众可能发自内心认为,片子不好得归结到表演上。但作为创作者,陈宇知道可能根本不是演员、演技的问题,而是 " 剧本故事让这个人在这个地方做这件事 " 不合适。于是从《坚如磐石》开始,有人说老谋子变了。在他身上,你似乎没有看到一种功成名就、想要收手的感觉。惊人的高产和高质量,拍电影期间还担任冬奥会、残奥会的开闭幕式总导演。陈宇评价道:" 哪怕导致别人对他的评价产生变化,他也要一直创新,这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创作者。" 于陈宇。从手摇胶片机传统电影时期,到模拟时代的数字摄像机,再到互联网时代。他相信,无论传播载体、表现手段乃至艺术思潮如何变化。在主流电影中,讲故事始终是电影的本质属性。划重点,主流电影。提起电影分类,你通常是不是都会想到商业片和艺术片?从产业角度看,商业片无疑占了电影市场的大头。但这几年,国内逐渐出现了所谓的 " 新主流电影 " 概念。在陈宇看来,实际上是先有主流电影市场的建立,才会有新主流电影。而变化中的主旋律电影,或叫" 新主流电影 ",其实经历了三个阶段:从《建国大业》为代表的主旋律意识形态加上明星介入,到《中国机长》《中国医生》为代表的重工业大片化,娱乐性增加。再到《长津湖》《狙击手》,试图推进到纯粹的类型片。这就要求故事不只有意识形态,更要回归到对人的关注:爱哭的大永、面冷心热的班长刘文武…… 所以你说,什么是好看的故事?好的故事,不局限于宏大的主旋律或私人的文艺情怀,而是看能不能拍几个有意思的人物,直接触动你的内心。哪怕影片角色、主演没有名气,大部分人对战役背景知之甚少。但后来。排片、票房垫底的《狙击手》,逆袭为春节档口碑第一。正如一条 6000+ 赞的豆瓣评论所说:建议所有执着于拍 3 个小时的导演们都学学怎么在 96 分钟里讲完这么完整的故事褪去北大教授、知名编剧、导演的光环后。陈宇更愿意称呼自己为一个职业讲故事的人。他不那么像 " 艺术家 ",却又多年如一日接近着自己的 " 白日梦 "。故事是现实。市场上弥漫着 " 编剧不受重视 "" 编剧日子不好过 " 的声音。他却始终和学生说,我们不是来学编剧,而是来学叙事的。 " 把故事讲好,甚至不用局限于电影,你还可以做网剧、网大、短视频。"因为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,任何新技术所带来的那些奇观,逐渐地在降低吸引力。"AI 都能剪片子了,你作为电影创作者能干的事,就是回归到人本身的故事上。"所以当很多学生问,拍电影不就是自我表达吗?陈宇说,对不起。如果你要进入主流电影工业,先把故事讲好,再谈你的艺术观。在他看来,自我表达不是哪个学校、老师能教的,而是创作者在毕业后几十年不断思考、滋长的东西。 △ 陈宇和学生在家中聚会故事也是理想。20 年来。从处女作《蛋炒饭》中一生只做蛋炒饭的王大卫。到短剧、网大,再到院线长片《狙击手》," 青春 " 元素始终贯穿在他的作品。包括张艺谋一度考虑将《狙击手》定名为《青春热血》。正如他在其它采访中提到,现在的年轻人很苦闷,社交媒体上没人关心你的思想、趣味、独特魅力。但他想用电影提示大家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,都有把生活过好的能力。比如在北大上课时,学生问他:甜宠片怎么写?跟以前的爱情片有什么不同?陈宇的答案是,甜宠片的核心,无论是主角自己还是周围的人,都没把 Ta 当成一个身体、精神健全的成年人。Sir 随便举两个例子。《你的婚礼》。男主在退役前最后一场比赛,因为担心女主在台风天有危险,退赛了。 《我要我们在一起》。男生说去新疆就去,要不是女生发现,就是一个遗憾多年的不告而别。 在陈宇看来,类似的甜宠片,本质上都是想让观众爽。爽片不可耻。但电影其实有更多 " 积极爽 " 的可能性,而非局限于 " 利用人类精神、情感的缺陷 "。好。说曹操,曹操就到。下面就是今天的重磅福利——3 月 25 日,本周五晚。陈宇将做客 " 毒舌电影 " 直播间,和你唠唠电影幕后的更多故事。如果你是影视从业者、学生。自然不能错过这位北大人气教授、张艺谋黄金搭档的 " 内行 " 故事经验。比如:如何判断故事材料的好坏,能不能用在创作中?电影必须有主题吗?为什么有些电影看似主题深刻,观众却不爱看?……当然,哪怕你不从事影视、内容行业,走过路过也值得一听。因为普通人每天都离不开 " 讲故事 ":视频脚本、产品营销、演讲汇报、人际沟通……从《狙击手》创作幕后,到拆解《肖申克的救赎》《美国往事》《雪山飞狐》《左右》等影史经典。90 分钟,陈宇与你畅聊好故事的创作门道。而且 Sir 请陈宇来,其实是想让你们近距离感受这位酷 guy。陈宇去年刚过 50 岁。但除了上课、做电影,他没事打打 Xbox,最喜欢的游戏是《使命召唤》《模拟人生》。年轻人挂在嘴边的内卷、爽片,他都侃侃而谈。他会让你看到。再 emo 的生活,只要你认准一个方向打穿,就能不断靠近你的 " 白日梦 "。永远年轻,永远活得热血。哪怕是打游戏、剪头发、讲故事,干什么都行。所以如果你觉得生活有点 emo。如果你对陈宇和张艺谋的创作故事感兴趣。周五晚上,一起来玩啊。